财经科学

金融论坛

  • 数字金融能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吗——基于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效率提升视角

    胡汉辉;申杰;

    利用数字金融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并以国内大循环效率提升为视角,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了国内大循环效率,进而畅通了国内国际双循环。并且,相较于贫穷地区,这种畅通作用在富裕地区更为突出。同时,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将会强化数字金融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显示,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据此,从推动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字金融中心建设、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启示。

    2022年04期 No.409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 数字金融是否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170家商业银行的证据

    顾海峰;高水文;

    本文选取2011—2018年中国170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数字金融对股份制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力度更大。数字金融通过影响银行收入结构来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数字金融-收入结构-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有效。银行竞争度提高会减弱数字金融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但对数字金融与银行被动风险承担关系的调节作用无效;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力度加大会减弱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的风险约束有效。该成果可为防控中国银行业信贷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2022年04期 No.409 1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 紧缩性货币政策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及其经济后果

    何熙琼;刘雨薇;顾湘;刘昊;

    本文基于质押比例、私利侵占与违规行为视角,考察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压力增大时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受到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紧缩性货币政策条件下,股权质押企业会削减质押比例,使得控股股东私利侵占行为有所减少,同时对违规行为起到显著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二级市场股票流动性对货币政策的治理效应产生影响:在股票流动性低的组别,其对质押企业私利侵占的治理效应更强;在股票流动性高的组别,紧缩货币政策对质押率的负向影响更大,对质押企业违规行为的正向治理效应更强。本文还证实了在紧缩货币政策背景下,货币政策的正向治理效应最终能够显著提升质押企业业绩。

    2022年04期 No.409 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 我国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央地权力叠合——基于行动者逻辑的分析

    宋洋;高晋康;

    我国现行法律及政策文本将问题金融机构处置中的权力细分为“条”的央地分权和“块”的职能分工。理论界质疑现行制度的系统化、有序性,认为会导致处置权力主体的权责失衡。但本文发现,实践中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核心是央地政府在金融监管权、金融稳定权和金融资源配置权上的权力叠合运行。央地权力的叠合运行有利于提高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效率及实现保护公众利益的效果。地方政府“深度介入”和中央监管机构“默认放权”的行动者逻辑共同形成了我国问题金融机构处置中权力叠合的成因。这一发现有利于从实然视角认识本土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并对我国未来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特别立法《金融稳定法》有所启示。

    2022年04期 No.409 4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 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路径选择与政策取向

    任保平;何厚聪;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要把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体系、以数字经济产业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持体系、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以数字治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配套政策支持体系作为路径选择。在政策取向上,立足实体经济,以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投融资机制;增加教育投资,培育创新型数字经济人才机制。

    2022年04期 No.409 6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经济经纬

  • 外需冲击、需求转化与企业资产再配置——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孙巍;梁世杰;

    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转化机制和资产再配置机制,是检验新时期中国制造业是否具备适应国内外市场冲击的韧性和市场有效性的关键问题。本文选取2004—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需求转化方程与资产配置方程,对国外需求冲击下的需求转化及资产再配置过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国外需求萎缩冲击下国外需求向国内需求的转化能力是有限的,而内需拉动并未能有效促进企业进行资产再配置。同时,国外需求的扩张冲击与萎缩冲击对资产再配置的作用机制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研究成果表明,外需萎缩虽然有激发内需市场潜力的作用,但化解能力有限,应兼顾国内外市场,以内循环重塑外循环;依靠市场力量未能完全有效地促进资产再配置,因此应将产业政策作为市场失灵的重要补充。

    2022年04期 No.409 7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 突破消费时空限制:通勤时间、移动支付与家庭消费

    尹志超;仇化;路慧泽;

    通勤问题影响着城市合理职住空间的形成和人民福祉,提升通勤质量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的重点。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职住分离现象愈加明显。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通勤时间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如何改善通勤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通勤时间对家庭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移动支付能有效缓解消费时间不足的问题,具有中介效应,个体使用移动支付在通勤时进行消费,有利于提升通勤质量。此外,通勤时间的影响在消费类型、消费结构和消费群体方面呈现异质性。对发展享受型消费、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压力较大的群体而言,通勤时间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更大。

    2022年04期 No.409 9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 高校集聚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吗——大学城建设的经验研究

    初帅;曾湘泉;张哲元;

    本文以中国大学城建设作为外生冲击,从集聚经济视角探究了高校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大学城建设为外生冲击的高校集聚能够促进城市创新。机制检验发现,高校集聚能通过共享效应为所在城市吸引更多的新建企业,促进研发投入。异质性分析表明,包含精英院校和以4年制标准大学为主类型的大学城以及高行政级别城市中,大学城建设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政策上,企业应尽量落户于高校集聚的城市;高校应选择进入高校集聚的区域,城市政府则应鼓励高校集聚,并重点引进高水平大学,并将这些高校优先选择在中心城市和已有高校集聚的地方。

    2022年04期 No.409 10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双碳”经济

  • 数字金融发展与家庭消费碳排放

    王军;王杰;李治国;

    基于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所引致的消费规模扩张,本文构建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家庭消费碳排放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并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增加家庭消费碳排放,且主要来源于发展型消费的增加;机制分析表明,支付便利性和工资溢价所引起的消费规模扩大以及消费倾向升级能实现上述影响;此外,居民环保意识和社会环保治理因素会积极调节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影响。

    2022年04期 No.409 11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 绿色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励效应与抑制效应

    胡天杨;涂正革;

    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绿色信贷政策作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中规模最大且发展最成熟的组成部分,其激励约束机制能有效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2003—2012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以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绿色信贷政策对工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绿色信贷政策对鼓励类企业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对限制淘汰类企业则存在抑制效应。第二,激励效应源于鼓励类企业实现的技术进步,抑制效应则由于限制淘汰类企业的技术退步。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既强化绿色信贷政策对鼓励类企业的激励效应,也有效缓解对限制淘汰类企业的抑制效应。第三,相对于外资企业和国有内资企业,研发投入的调节效应在非国有内资企业中显著存在。重视研发投入的非国有内资企业能通过绿色信贷政策有效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2年04期 No.409 13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