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科学

金融论坛

  • 全球视角下货币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基于125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证

    程均丽;陈思;

    货币政策并不以缓解收入分配差距为目标,但近年来兴起的相关理论研究发现它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收入分配效应。本文选取125个国家和地区1980—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并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实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并且,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效应比价格型货币政策更为显著;劳动收入正向调节数量型货币政策与收入差距间的关系;而通货膨胀正向调节数量型货币政策与收入差距间的关系,即负向调节价格型货币政策与收入差距间的关系;此外,财政再分配水平提高有助于发挥扩张性货币政策缩小收入差距的效应。

    2024年03期 No.432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 “存贷双高”与ESG表现:策略性应对的视角

    白学锦;原亚男;窦超;

    ESG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照。然而“漂绿”等伪ESG行为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社会福利。本文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试图探究存贷双高企业是否会出于自利动机策略性利用ESG优势。实证发现,存贷双高企业展示出更好的ESG表现,符合策略性应对的假设。企业内部大股东利益侵占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低,存贷双高与ESG表现间的正向关系越强烈;区分ESG分项后,存贷双高企业仅在治理方面展示出更高的绩效。这些进一步佐证了存贷双高企业ESG舞弊,且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策略性应对行为主要体现在环境和社会风险较低以及市场关注度较低的组别。

    2024年03期 No.432 1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 货币政策“防风险”与“促发展”的调控效应研究

    何剑;刘钰;

    “防风险”与“促发展”是当前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本文运用SV-TVP-SVAR模型详细刻画货币政策不同量价工具的经济金融调控效应,实证检验宏观调控二元目标之间的动态关联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量价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的影响,数量型货币政策短中长期均具有“防风险”效应,“促发展”效应则体现在短期;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防风险”效应主要体现在短期,“促发展”效应体现在中长期;另一方面,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着非一致的时变影响关系,表明宏观调控“防风险”与“促发展”之间存在着阶段性矛盾,且二者交互影响的传导机制亦有所不同。因此,应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03期 No.432 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 我国信用债风险的地区传导效应及治理路径

    周芮帆;

    在风险从微观个体风险向系统性风险演变的过程中,区域性风险是过渡阶段。信用债风险存在以点带面的省内积聚现象,容易形成区域性金融风险。本文基于交易所信用债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逐笔数据,实证考察信用债风险的地区传导效应。研究发现,违约事件发生将推高省内债券二级市场的风险溢价,随着省内违约金额的提高,省内债券二级市场的风险溢价进一步加大,西部地区与低评级债券传染效应更强。分析表明,融资约束加强、流动性紧缩、地区金融水平低下是其可能的传导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信用债风险的地区传导效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据此,本文提出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增加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区域间风险协调机制等优化路径。

    2024年03期 No.432 4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 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价值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马文武;邵芹芹;

    农业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从农业的“四生价值”维度,即生产价值、生态价值、生活价值、生命价值,可以深刻理解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的价值逻辑。同时,要结合世界农业强国的一般内涵,遵循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特殊规律,明白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以保障人民基本权益、追求土地高生产率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走绿色发展之路、传承优秀农耕文化以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大国小农”和多元化农业发展格局是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的特殊内涵。在把握价值逻辑和科学内涵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实践。

    2024年03期 No.432 6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绿色经济

  • 动态最优碳税、适度减排关注与经济绿色转型

    田方钰;刘海英;刘达禹;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碳税政策、能源要素、碳排放和产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引入环境公共支出与政府减排偏好的基础上重构政府目标函数,探讨最优碳税的决定机制与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实施动态碳税能够带来消费产出比的增长和碳排放总量的下降,有助于经济向消费驱动及绿色低碳转型。此外,本文还对两种不同减排关注度下的动态碳税情形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在应对碳减排问题上,政府最合理的态度是保持适度关注,此时实施动态碳税政策有助于经济发展向更高层次的均衡迈进;倘若对碳减排持过度关注态度,那么实施动态碳税政策则会产生“双刃剑”效应,在实现更高减排效率的同时也会对产出和消费产生强烈的“挤出效应”,令二者陷入“双重底部循环”。因此,政府保持适度的减排关注才是适应当下经济发展需要的占优选择,这不仅能够为实现“双碳”目标托底,更有助于经济系统向更高的消费、更高的产出以及更加合理的结构转型。

    2024年03期 No.432 7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 区域一体化与城市碳效率——基于城市群政策的实证考察

    李江龙;彭千芸;杜克锐;

    城市群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集群形态,致力于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要素自由流动和融合互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9年19个城市群的建立与扩充,运用双重差分法估计了城市群政策的实施对城市碳效率的影响,进一步从经济一体化和交通一体化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群对碳效率的传导路径。结果显示:城市群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碳效率的提高,能通过制度上降低城市间市场壁垒,提高市场一体化程度;物理上增加城市间车次数量、缩短通行时间,提高交通便利性,为要素自由流动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对碳效率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城市群一体化程度存在差异,处于培育发展阶段的城市群碳效率作用不显著。收敛性分析表明,一体化促进城市群内部分工网络的形成会加剧产业结构差异,在提高城市碳效率平均水平的同时不利于碳效率收敛。本文的研究不仅从碳效率视角对区域一体化和城市群的研究进行了拓展,而且为“双碳”目标下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4年03期 No.432 8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新经济

  • 数字经济发展、资本配置与区域碳减排

    王敏;齐潇;李萌;

    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产业发展”两个维度构建中国省级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基于资本配置视角,以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关系以及产业间、城乡间和非农部门内资本配置的传导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不同维度的减碳效果及传导机制的差异。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碳减排效应,且在高碳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的“减碳”效果更强。从作用路径看,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优化产业间、城乡间和非农部门内资本配置有效抑制了碳排放。这一研究结论对“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产业发展”两个维度均适用,但“数字基础设施”对碳减排的赋能效果更加明显。本文从把握数字经济降碳机遇、重塑产业间要素互动新秩序、积极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2024年03期 No.432 10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 “增量”是否“提质”:数字经济对灵活就业质量的影响

    郭露;王峰;

    数字经济发展正推动我国就业市场发生新的变革,新就业形态加速涌现,灵活就业已经成为劳动力的主要选择之一,但“增量”的同时,如何提高灵活就业质量日益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基于灵活就业不同于正规就业的独有特征,探索性地测度了灵活就业质量,并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灵活就业质量的影响、分维度差异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灵活就业者多为男性、农村户籍、高龄以及低学历劳动者,且其工作收入低、工作强度大、工作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广泛存在,就业质量普遍较低;基准回归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灵活就业质量,这主要体现在数字经济发展对灵活就业工作收入以及工作自由度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新生代、低人力资本、雇员型以及非农业户籍灵活就业者的就业质量提升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培养灵活就业新业态与提高灵活就业者数字素养进而提高灵活就业质量。本文的结论有助于对政府进一步提升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就业质量,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与共同富裕。

    2024年03期 No.432 11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经济经纬

  • 地方政府行为如何影响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地方政府平台债务和税收竞争水平视角

    魏守华;吴桐;

    本文通过构建了包含政府部门、地方政府平台、生产部门、银行四部门的理论模型来研究政府行为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通过2006—2021年的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首先,税收竞争的加剧吸引了更多企业入驻,从而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但是政府平台对地方企业的融资挤兑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对区域产生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均支持本文基本结论。其次,机制检验表明,大城市和沿海城市通过税收竞争带来的产业集聚,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而小城市和内陆城市则通过吸引新企业促进区域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从而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内陆城市和小城市因融资挤兑,对区域产生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地方公共债务受到税收竞争产生的收入替代效应而增长;税收竞争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负外部性。最后,本文从政府行为的角度出发,为支持地方经济的有序发展以及缓解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2024年03期 No.432 13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 《财经科学》选题

    <正>~~

    2024年03期 No.43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 《国家税收》——一部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教材

    高培勇;

    <正>税收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产生,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马克思说,“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恩格斯也指出,“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亚当·斯密曾经说:“税收是一个国家的财富的真正标志。”上述论断从历史的角度印证了税收对于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同时,新时代高等学校应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024年03期 No.432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 欢迎订阅2024年《财经科学》月刊

    <正>《财经科学》杂志是1957年创刊的当时为数不多的经济理论刊物,由教育部直属院校西南财经大学主办并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求是为本,创新为先”作为办刊理念,以“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国际知晓”作为办刊目标。本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使经济理论研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和改革开放服务。本刊以应用经济学研究为主体,突出金融学科特色,兼顾研究理论经济学、管理学、社会问题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重要问题,倡导新学科研究。

    2024年03期 No.432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下载本期数据